胸前掛著單反相機,腰際垂著專業鏡頭,身穿多口袋帆布馬甲,一雙發黃磨舊的旅遊鞋,走遍天下,以夢為馬,能夠尋得通往夢想的橋——這就是我夢想中自己的樣子。
然而,最近的《印象·橋》主題的拍攝卻難倒了我這位“小攝影家”。把三腳架放在那片映著殘陽的湖塘前,對焦,構圖,定格。畫面中,那片靜謐的池水中倒映出層層光影,彰顯出一份獨特的神秘;池上是一拱石橋,斑駁的青石間,是時光在此間彳亍的痕跡;石橋邊,石柱上,蜷著一只白貓,眯縫著眼,舔舐著身上被斜陽鑲上一層金邊的毛髮,在它的身旁是一株稀稀疏疏的海棠,平日裏有些許蕭條的它也在黃昏中顯出一份別樣的風姿。不知道為啥,我總覺得這樣的照片少了點什麼,是色彩?還是意境?我自己也陷入迷茫。
戴上耳機,隨機播放,微閉雙眼,放鬆全身。我常常用這種方式讓自己與現實隔離開來,進入自己的空間思考。“每一張照片都應該會講故事!”攝影老師的教導在耳邊迴響。故事?講什麼故事?回神,沉思,耳機中的音樂剛好跳到了下一首。“我和我的祖國,一刻也不能分割。”太熟悉的旋律,熟悉到耳朵似乎已經免疫。可是,就在那一刹那,思緒如同開閘的水流般突然打開!趕緊收好三腳架,趁著夜色還沒有完全降臨,沖到了身後的古樓上。快,要來不及了!沒有時間再去打開三腳架了,對,就趁現在!雙臂夾緊,左手穩穩托住長焦鏡頭,按快門的手指激動得微微顫抖。哢嚓哢嚓!快門連續響起,像一串歡樂的音符在耳邊跳動。
成了!
畫面上,那拱石橋安靜地躺在了畫面中的黃金分割處,靜謐且美好。石橋下,是一池反射著落日餘暉的靜潭,宛若一位長者,皴出一份歲月的沉穩;天際中,最後一抹酡紅恰好打在了石橋的舊磚上,氤氳出了一份古樸的韻味。虛化背景中,是點點霓虹,在微有的些許青黛中象徵著人們忙碌且又富足的現代生活。畫面中的世界一靜一動,一實一虛,一昔一今,這才是一張會講故事的相片!它見證了祖國的發展,見證了這個城市的發展,見證了歲月崢嶸!畫面中的這拱橋,是“小橋流水人家,古道西風瘦馬”中游子思家之橋,也可以是“古木陰中系短篷,杖藜扶我過橋東”中春光無限之橋,還能是“兩水夾明鏡,雙橋落彩虹”中壯闊之橋......正是這樣的一張照片,一張講著歷史長河與家國情懷的照片,才是我心中想要的那份完整的《印象·橋》!此刻耳邊又想起那首歌:我和我的祖國,一刻也不能分割……
輕舒一口氣,緩緩放下手中的相機。夕陽也收起了她的最後一抹淺絳,腦海中又翻出了那些舊照片:這張是青藏雪域高原上虔誠的信徒,正向著信仰的方向虔敬地朝拜;這張是秦淮河畔斑駁的紅槳,記錄著古往今來的夜夜笙歌;那張是絲綢之路幽怨的駝鈴,在荒荒沙漠裏走行著外交和生命的路;還有一張……我的眼角濕潤了,只有我知道,每一張照片背後的汗水和付出,也只有我知道,每一次按下快門的艱難與幸福。一路上停停走走,也很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青春最美的年華。
伸一伸懶腰,整一整胸前的單反相機,腰際依然是沉重的鏡頭;拋棄潮流的妝造,身穿帆布馬甲,一雙發黃磨舊的旅行鞋。這就是我,走遍天下,以夢為馬,尋得了通往自己夢想的橋。